“上海规则怪谈”是2025年下半年在中文互联网爆火的一个网络梗,它通过虚构一系列荒诞、离奇的“生存规则”,来调侃人们对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一些刻板印象。
上海规则怪谈是什么意思
核心玩法:当“魔都”遇上无厘头规则
这个梗的核心在于制造一种强烈的反差感。
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元素
象征对立:规则中常常将代表平民、实惠的消费符号(如蜜雪冰城、安卓手机、拼多多)与象征上海高端、精致形象的地标或物品(如东方明珠、iPhone、星巴克)对立起来。
地标武器化: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尤其是东方明珠塔,在规则中经常被赋予超现实的能力,比如变成“防御塔”发射激光,惩罚那些违反“规则”的行为。
荒诞后果:违反规则的后果往往非常夸张且不合逻辑,例如“在上海喝蜜雪冰城,会被东方明珠塔攻击”,或者“用安卓手机拍摄东方明珠,会导致它被拆掉重建”
梗的起源与走红
这个梗的流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化的延续:网友对上海“高大上”、“精致”、“小资”等刻板印象的调侃由来已久(如“沪爷”、“沪币”等梗),“规则怪谈”是这种创作的新形式。
AI技术的推动:2025年中,网友开始大量使用AI生成内容(AIGC)工具,将这些文字描述的荒诞场景制作成图片和视频。视觉化的呈现让梗的传播力和冲击力大大增强,例如一条“东方明珠追击喝蜜雪冰城者”的AI视频在抖音获得了超过65万点赞。
官方的互动:蜜雪冰城和东方明珠的官方账号也下场互动。蜜雪冰城发布雪王在东方明珠脚下的视频,而东方明珠则官宣“不装了,我确实是防御塔”,并将攻击目标转向不文明行为,成功地将梗转化为一波正向的营销。
全民二创狂欢:梗迅速从上海蔓延到全国,各地网友纷纷创作本地版的“规则怪谈”,形成了“全国地标防御塔大乱斗”的盛况,如广州塔保护吃肠粉的人、西安兵马俑追杀在肉夹馍里加青椒的人等。
流行的深层原因
除了搞笑,这个梗的火爆也反映了一些社会心态
对刻板印象的解构:它用一种戏谑的方式,消解了围绕大都市和消费主义的那些严肃标签。
化解身份焦虑:规则中隐含的“够不够格”留在城市的调侃,某种程度上也是许多都市人内心身份焦虑的投射,通过玩笑的形式表达出来,反而缓解了这种压力。
寻求共鸣与归属:参与玩梗成为一种社交方式,无论是上海本地人会心一笑,还是外地网友吐槽分享,都在共同创作中找到了群体归属感。
总而言之,“上海规则怪谈”是一场典型的互联网迷因狂欢。它始于对刻板印象的夸张演绎,借力于AI技术实现视觉化爆发,并通过官方与网民的互动推向高潮,最终以幽默的方式触动了当代年轻人关于城市生活和消费文化的共同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