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手机文学网络梗最早来源于2017年,那个时候出现很多以聊天形式出现的事件和故事,开头通常为“我捡到个手机,看到里面的内容”,于是把以聊天记录展示出来的对话,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捡手机文学网络梗意思介绍。
捡手机文学是什么意思
“捡手机文学”是近年来在中文互联网(尤其是微博、豆瓣、LOFTER等平台)非常流行的一种网络文学创作形式,也称为“捡手机体”或“聊天记录体”。
创作者虚构一个“我捡到了一部手机”的场景,然后通过展示这部手机里的聊天记录截图(通常是微信、短信等界面),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主要特点和形式
1.形式是“聊天记录”:
所有内容都伪装成真实的聊天软件截图。创作者会使用各种聊天生成器软件或网页工具,精心制作出包含头像、昵称、时间戳、表情包、转账记录、语音条、甚至“对方正在输入…”等细节的截图,力求逼真。
2.核心设定是“捡到的”:
为什么你能看到这些私密的聊天记录?因为有一个万能的开头:“我在xxx捡到一部手机”。这个“xxx”可以是咖啡馆、公交车、学校操场,总之任何可能丢手机的地方。这个设定为窥探他人隐私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戏剧性。
3.内容包罗万象:
聊天记录里的故事可以是任何题材,但尤其擅长以下几种:
CP发糖/虐恋:最常见的一类。粉丝们会为自己喜欢的影视剧CP或明星偶像编写虚构的甜蜜或虐心的聊天对话,满足自己的想象。例如,为《陈情令》的两位主角编写他们私下聊天的记录。
狗血八卦:模仿娱乐圈惊天大瓜的格式,比如顶流明星的恋爱曝光、分手撕X、出轨被抓等,所有“证据”都通过聊天记录呈现。
搞笑段子:虚构一些发生在朋友、家人、同事之间的搞笑对话。
悬疑惊悚:比如捡到的手机里,最后一条信息是“救命,他就在我门口……”
总结来说,“捡手机文学”就是一种以伪造的聊天记录截图作为载体,以“捡到手机”为引子,进行故事创作的网络文学新体裁。它是互联网时代“讲故事”方式的一种有趣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