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这个词现在被广泛应用,“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常用作“内卷化”。现在可以用在各种情况,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相关内容介绍吧。

内卷.jpg

内卷是什么意思

“内卷”是当下描述一种高强度却难以带来提升的内部竞争的流行词。

内卷说明:

基本含义:指系统在无法升级突破时,内部竞争不断加剧,导致个体“投入产出比”下降的现象,常被视为一种低效的内部消耗。

核心特征:无实质增长(大家更累,但整体收益和机会并未增加)和被迫参与(如同“剧场效应”,前排观众站起来,迫使所有人都得站着看戏)。

“卷”指什么:指事物在同一水平上自我复制、复杂化,但无法跃升到更高级形态的过程。

主要来源:源于学术术语“内卷化”(involution),后通过网络,尤其在中国高校学生中流传开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

内卷的场景:

教育领域:为了争取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竞争不断加剧。例如,一些大学生通过超额完成作业(如要求5000字的论文写到1万字)或长时间占据学习空间来竞争。这导致学生们投入大量额外精力,但优质机会并未同步增加。

职场领域:不少职场人陷入加班时长、资格证书数量的比拼。例如,一些公司盛行“摸鱼式加班”(指低效率地耗时间),或者基础岗位也可能出现人均持有多项专业证书的情况。这种竞争往往并非完全出于工作必要,更多的是在内部评价体系或从众心理下的被动选择。

企业与产业发展:一些企业在相同领域进行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过度依赖“价格战”而非通过创新提升价值。某些地方政府也可能在产业发展上“一哄而上”,追逐热点赛道,忽略本地实际资源禀赋,导致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例如,光伏产业曾因需求不足叠加企业“内卷”,导致产品售价快速下跌,整个制造端产值显著下降。